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,万物复苏,希望萌生。
在刚刚闭幕的全国“两会”上,职业教育话题受到多位代表委员的关注。有多位代表委员围绕职业教育准备了建议,提交了议案或者提案。
代表委员对职业教育建言献策
据中国教育报报道,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提案。提案认为,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转方式、调结构不可或缺的力量,更是教育改革打破“学历崇拜、轻视技能”,大力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的重要途径。
据广州日报报道,全国政协委员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今年将目标聚焦在发展职业教育本科、加强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、确保“产教融合”落实到位等方面,并提交多个提案。
据证券时报报道,全国人大代表、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体系,由企业承担更多人才培养的责任。在办学体制上,他建议强化政府统筹、行业指导模式,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。
据半岛都市报报道,全国人大代表,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郭锐提交了“关于国有企业兴办职业教育享受生均拨款同地方政策落实的建议”。他表示,在职业教育办学中,国有企业承担了重要职责,但与地方办学相比,还有一些体制机制亟待理顺。建议给予国企在职业教育办学上更多的支持。
让职业教育“香”起来
据湘潭日报报道,全国人大代表、高级技师屈胜作为一名从产业工人群体中走出的人大代表,希望通过国家立法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,“让职业教育也‘香’起来。”
屈胜建议,一是制定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,适当发展本科层次甚至博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,做好中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,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;二是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》等相关法规,把民办职业教育支持政策研究提高到国家高等教育战略改革高度,纳入同级同类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制度设计中;三是尽快立法明确民办职业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,推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免税资格认定工作,通过立法将社会、职业院校、企业及个人有机结合起来,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,打通创新链条。
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将进一步完善
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教育,与自去年以来职业教育受到国家层面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关。
去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,指出,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,职业教育前途广阔、大有可为。”。
根据《意见》,在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方面,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将进一步优化。《意见》指出,优先发展先进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现代农业、现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,加快建设学前、护理、康养、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,改造升级钢铁冶金、化工医药、建筑工程、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,撤并淘汰供给过剩、就业率低、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,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、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,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、创新链的专业体系。
未来,将形成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,鼓励上市公司、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,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,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。
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将进一步创新
《意见》还对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南: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,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、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、科技企业孵化器、众创空间,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。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、企业学院。
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、课程设置、教材开发、教学设计、教学实施,合作共建新专业、开发新课程、开展订单培养。
各地要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“金融+财政+土地+信用”组合式激励,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支持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。
让职业教育“有学头、有盼头、有奔头”
可以预见,在政策助力之下,职业教育行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。事实上,随着义务教育后“普职分流”的实行,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今年2月23日,在全国“两会”召开前夕,教育部召开发布会,介绍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。发布会上,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说了一句非常形象的话:我们要让职业教育“有学头、有盼头、有奔头”。
陈子季还专门解答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实行普职分流的必要性。他说,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,是我国“十四五”时期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。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,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,又能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。“所以,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。”他说,一方面,要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;另一方面,要把中职教育自身办好,提升自身的质量。另外,要畅通升学渠道,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,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。“总的来讲,就是要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,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。”
我们有理由相信,就如《意见》所指出的那样,职业教育前途广阔、大有可为。